不吃早餐就去上班,当心伤胆!
首先来认识一下胆囊
胆囊,位于右方肋下肝脏后方,呈“梨形”,正常长8~12cm,宽3~5cm,容积约40~60ml。
分泌黏液:
每天分泌稠厚的黏液约20ml,起保护胆道黏膜的作用。
浓缩胆汁:
可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(每天800~1000ml)浓缩5~10倍,留下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,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的胆汁。
贮存胆汁:
非消化期间(饥饿状态下),胆汁贮存于胆囊内,当需要消化时,再由胆囊排出。
排泄胆汁:
进食后,食物经十二指肠时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缩胆素,使胆囊收缩,将贮存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,以助消化,一般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。
什么是胆囊炎
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,是由胆囊结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内炎症反应的过程,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,多见于女性,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女性。
胆囊炎的症状
1.急性胆囊炎:
腹痛:右上腹疼痛,开始时仅有胀痛不适,逐渐发展至阵发性绞痛;常在饱餐、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;疼痛剧烈时,会放射到右肩、肩胛和背部;
消化道症状:腹痛时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便秘等症状;
发热:一般合并轻至中度发热(37~38℃);如出现寒战、高热,提示病变严重。
2.慢性胆囊炎:
症状一般不典型,多数会有胆绞痛病史,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、嗳气和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。
哪些人易得胆囊炎
1.饮食不规律:
不吃早餐或三餐不规律,导致空腹时间过长,造成胆酸分泌量减少,胆汁成分改变,胆固醇比例相对增加,而出现胆结石的可能性增大。
2.暴饮暴食、进食油腻:
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异常收缩或痉挛,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,胆汁排出不畅。
3.经常熬夜:
长期熬夜使肝功能异常,导致胆汁分泌功能紊乱。
胆囊炎生活护理
1.养成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:
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胆囊的健康至关重要;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,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;规律的饮食时间,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胆汁的正常分泌。
2.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:
保持情绪稳定,勿大喜大悲,更忌因日常生活琐事而生气和长期郁闷,影响胆囊功能,使胆汁淤积,排出不利。
3.注意排便习惯:
便秘可能会导致胆囊炎发作,因为排便不畅可能会导致胆汁潴留。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,避免便秘,可以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、饮用足够的水和适量的运动来帮助排便顺畅。
4.急性发作期:
要卧床休息,卧床休息能够很好地减轻疼痛感。
胆囊炎饮食护理
1.低脂饮食:
高脂食物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,使胆囊收缩加剧,诱发胆绞痛,且由于胆汁不足,会造成消化不良,腹胀、嗳气等症状,因此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。避免食用过多的油炸食物、煎炸食物、奶油、黄油等高脂肪食物,可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,如鱼、禽肉(去皮)、低脂乳制品、豆类、谷物和蔬菜等。
2.低胆固醇:
过多的胆固醇大部分被人体重新吸收分泌于胆汁中,这将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,易产生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炎。故应禁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、动物肝、肾、脑等内脏,鱼子、蟹黄及蛋黄等。
3.适量蛋白质:
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~70g,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,影响胆囊炎的恢复。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亦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,故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、鱼虾类、瘦肉、蛋清等食物。
4.适量增加膳食纤维:
植物纤维可增加胆盐排泄,抑制胆固醇吸收,降低血脂,使胆固醇代谢正常,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,同时也有利于通便防止胆囊炎发作。可选含食物纤维高如绿叶蔬菜、萝卜、豆类、水果、粗粮及香菇、木耳等食物。
5.少量多餐:
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,而多餐则刺激胆道分泌胆汁,保持胆道通畅,从而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的排出,促进疾病的减缓和好转。
6.胆囊炎急性发作期:
急性发作期应禁食,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便缓解疼痛,此时可多饮水。疼痛缓解后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,可先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,待病情进一步好转后给予低脂流食或低脂少渣饮食。
(护理部 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)